模袋混凝土施工需结合技术规范与现场实操,从前期准备到后期养护全程把控,以下为关键技巧及操作步骤的详细分析:
操作步骤
施工准备
场地处理:对旱地边坡,需按设计要求挖填整平,保障坡面平顺无杂物,填方部位要夯实;水下边坡则需先抛石找坡,再铺碎石找平层,将块石覆盖,保障找平层大体平顺,不平整度小于15cm,可利用潜水员检查。同时,要备足所需材料和设备,平整坡面,现场就位,进行放线定位,开挖顶脚基槽,测量水下施工水深和流速等。
模袋检查与铺设准备:模袋进场后,按施工编号详细检查,查看有无孔洞、缺经、缺纬、蛛网、跳花等缺陷,检查完后铺平、卷紧、扎牢,按编号顺序运至铺设现场。
铺设模袋
定位与固定:在模袋上端沿轴线方向设立固定桩,固定桩间距为2米。将卷好的模袋按设计位置在坡面上打开,打开过程中保持向下拉紧状态,模袋与已有模袋混凝土搭接宽度始终控制在30cm,保障拼缝严密。模袋上端定位后,由施工人员将模袋拉开至指定界点并平直定位,水下部分由潜水员固定。相邻模袋搭接时使用搭接布搭接并预留5cm左右的模袋作为收缩余量,采用正反搭接方式,先施工的在下,后施工的在上,施工过程全程定位,保障搭接质量。
混凝土搅拌与运输
搅拌:将混凝土原材料按一定比例搅拌均匀,粗骨料*大粒径主要取决于模袋充灌后的拉筋带厚度,优先选用卵石,若选用碎石,要严格控制颗粒形状及针片状含量;砂子宜选用中细河砂;水泥多为普通硅酸盐水泥;可掺入粉煤灰等掺料,常用的外加剂为木钙减水剂,配合比根据混凝土标号、原材料特性及混凝土和易性等要求,通过试验决定。
运输:将搅拌好的混凝土运输到施工现场,可使用混凝土搅拌车运输至泵车处。
混凝土充灌
充灌准备:在混凝土浇筑前先润湿泵,然后输送混凝土至管口后停止输送。潜水员入水后摸准模袋灌注口,指挥水上吊放泵车软输送管口至模袋灌注口,由潜水员将软管口插入袋口并扎牢。
充灌过程:采用自下至上的充灌方法,速度宜控制在10 - 15m³/h,管道口压力控制在0.2 - 0.3MPa。灌注时潜水员在水中检查袋口位置是否出现石子堆积、砼输送不流畅致使压力增大导致模袋布胀脱等情况,同时检查灌注范围是否灌实。灌注将近饱满时,暂停5 - 10min,待模袋中的水分析出后,再灌注至饱满。每个灌注口灌注结束后,用绳子将灌注口扎死;在更换灌注口时,水上安排人员协助。
清理现场及养护
清理现场:一个施工单元完成后,把混凝土输送管道等施工器具转移到下个单元,清理本单元现场。
养护:模袋混凝土终凝后,用草袋覆盖洒水养护,养护期一般为7天,要求在此期间护坡表面处于润湿状态。
关键技巧
坡面处理技巧:水上整坡应自上而下铲坡,填土区整坡需分层压实,做好新旧土坡结合,严禁贴坡回填;水下整坡严禁超挖,遇杂物及易损伤模袋布的硬物和淤泥必须清除,如需填方,应抛石或用编织袋装小石子垒成设计坡面,必要时由潜水员操作施工。
模袋铺设技巧:铺设模袋时需人力拉平,避免褶皱,坡顶用U型钢筋锚固,间距1.5米;坡脚采用砂袋堆压,每延米不少于3袋。相邻模袋搭接处需重叠30厘米以上,用绑扎带固定。遇到拐角或凸起部位,将模袋剪成梯形块拼接,接缝处内外双层加固,水下施工时需潜水员配合调整模袋位置,确保贴合河床。
混凝土灌注技巧:从坡脚向坡顶分层灌注,每层厚度不超过0.5米,采用“之”字形推进法,相邻灌注点间隔2 - 3米,灌注速度保持匀速,单块模袋灌注时间控制在40分钟内。灌注过程中用探针检测混凝土充盈度,发现鼓包立即停泵,用木棍轻拍排气,混凝土终凝前完成表面整平,预留排水孔位置需用PVC管预埋。